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32,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無障礙瀏覽 一網搜 登錄| 注冊
中國政府網 省政府網 市政府網
W020210205569011238309.png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文件

長春市九臺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長春市九臺區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長九府發〔2023〕2號

時間: 2023-04-11 13:46
【字體: 打印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長春九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區政府各局辦、各直屬單位:

  《長春市九臺區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2021-202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長春市九臺區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1日

  

  

  長春市九臺區黑土地保護總體規劃

  (2021-2025年)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重大意義

  二、規劃區概況

  三、發展現狀

  四、面臨挑戰

  五、發展機遇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

  四、目標任務

  第三章 健全黑土地保護科技體系

  一、加強黑土地實驗室建設

  二、加強黑土地保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三、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四、加強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第四章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一、完善農田灌排體系

  二、加強田塊整治

  三、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

  四、開展田間道路建設

  五、推進農田防護林建設

  六、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

  七、治理侵蝕溝,修復和保護耕地

  第五章 強化肥沃耕層構建

  一、實施保護性耕作

  二、實施有機肥還田

  三、推廣耕作層改良培肥技術

  四、因地制宜實施耕地輪作

  五、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

  六、農田生態環境保護

  第六章 提升耕地質量監測能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和監測機構

  二、設立長期定位監測網

  三、加強質量調查評價

  四、開展實施效果評價

  第七章 推進機制和政策創新

  一、強化黑土地保護要素保障

  二、創新黑土地保護經營機制

  三、構建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

  第八章 構建分區施策保護格局

  一、西部沖積平原區提質增肥

  二、東部低山丘陵區固土保肥

  三、黑土地保護任務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二、資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

  四、管理保障

  五、宣傳培訓

  附表

  附圖

前 言

  黑土地是地球上彌足珍貴的土壤資源,是指擁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質表土層的土地,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最適宜農耕的優質土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7月視察吉林省時指出“吉林省是糧食主產省,要扛穩國家糧食安全責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為進一步加強黑土地保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省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強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等戰略決策部署,九臺區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農建發〔2021〕3號)、《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農發〔2017〕3號)、《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吉政發〔2021〕7號)、《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方案》、《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規劃(2021-202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吉發〔2021〕10號)等,編制《長春市九臺區黑土地保護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編制過程中,總結了九臺區黑土地保護利用實施情況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參考了有關部門近期普查工作成果,提出今后一個時期九臺區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實施內容和建設重點,對實施計劃做出初步安排,提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的保障措施,指導全區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

  《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在今后的規劃執行中,可據此《規劃》編制2021-2025年分年實施方案,并結合“十四五”相關規劃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實施,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

規劃背景

  耕地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落實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但根本還在耕地。九臺區加快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土地資源安全、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優化結構,創新服務機制,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改善黑土區設施條件、內在質量、生態環境,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珍貴資源,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一、重大意義

  (一)保護黑土地是扛穩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重大舉措

  九臺區是吉林省糧食主產地區之一,2020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19.4萬公頃。糧食產量達到119.8萬噸,其中:玉米產量101.9萬噸;水稻產量15.1萬噸[   2020年長春市九臺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春市統計局九臺區分局,2021-09-08。]。糧食總產量、人均糧食占有量、商品率、調出量均位列吉林省前列。九臺區必須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統籌規劃要求,站在維護國家大局的戰略高度,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優質資源,穩定提升黑土地基礎地力和糧食生產能力,守護好“黑土糧倉”,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二)保護黑土地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迫切需要

  為了在新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根本在耕地。九臺區黑土地資源稟賦優越,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但由于多年重用輕養,造成有機質含量下降,耕地可持續生產能力受到一定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緊緊圍繞黑土地保護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恢復和提升黑土地土壤肥力,保障糧食生產能力,實現高產穩產。

  (三)保護黑土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選擇

  優越的黑土地(耕地)資源是九臺區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和農民最可靠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大物質基礎。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黑土地,提高農業產出效率和經濟效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助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二、規劃區概況

  (一)自然概況

  1.區位條件

  九臺區位于吉林省中部,長春東北部。九臺火車站西距吉林省省會長春市50公里,東距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75公里。地處長白山區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東經125°24′50″~126°29′50″,北緯43°50′30″~44°31′30″。九臺區東及東北與舒蘭市、榆樹市為界,南及東南同永吉縣接壤,西與二道區為鄰,西南同雙陽區毗連,北及西北均與德惠市搭界。地處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是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的最核心區。[   走進九臺。長春市九臺區人民政府]

  2.地形地貌

  九臺區地形較為復雜,是個半山、半平原和丘陵起伏之地。西部、中部為沖積平原二級階地(臺地),東部、南部、西部多為低山丘陵(半山區),全區地形呈西南與東北方向狹長形狀,東西長87.75公里,南北寬75公里。地勢由西南向東傾斜,形成了西南高,東北低,中間崗川不等的自然格局。

  大小山嶺均系長白山系哈達嶺山脈之余脈。山嶺多分布在東南,南部、西南和東北部,八臺嶺海拔580米,為全區最高峰。地形最低點是葦子溝街道的新開村馬家營子屯,海拔160.5米。地表形態大體上是“三山、一水、六分田”的狀況。土地為低山丘陵和平原兩大類別。

  3.水文氣象

  河流境內有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4條主要河流及其大小支流30余條,松花江、飲馬河、沐石河、霧開河4條河流總長207.7公里。松花江由小錦州入境,經莽卡、其塔木、上河灣3個鄉鎮,河流總長52.5公里,流域面積占全區河流總面積的27%。沐石河為松花江下游支流,源泉地為6股泉水及地下水匯流而成,九臺段長41公里。飲馬河為松花江下游支流,九臺段為62公里。霧開河是飲馬河支流,九臺段為52.2公里。九臺區地下水資源不豐富,且分布不均,河谷地區水資源比較充裕。西部、西北部比較貧乏。

  九臺區地表水資源量26747萬m3,地下水資源量29472萬m3,水資源總量51888萬m3,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重復計算量4330.9萬m3,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21240萬m3。九臺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27m3,耕地畝均占有水資源量207m3。九臺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9.8%,按流域Ⅵ級分區統計,石頭口門水庫以下(不含霧開河)及霧開河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最高,分別為43.9%、43.4%,其余4個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在7.7%-31.6%之間。九臺區地下水對混凝土不具有腐蝕性,同時水質良好,適合農田灌溉用水。且地下水埋深較淺,水質好,富水性強,是項目區的主要農業灌溉水源,根據已有《吉林省第二次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的成果,確定區內地下水資源量模數及地下水可開采量模數分別為10.45萬m3/km2和7.72萬m3/km2。

  九臺區屬于北寒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寒冷、少雪、多西北風;春季,氣旋活動頻繁,短暫多風,低溫易旱;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西南暖濕氣流,溫熱多雨;秋季,西南風南撤,冷暖交替,多秋高氣爽天氣,早霜,農作物生長期短。

  (二)社會經濟狀況

  2020年初步核算,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7億元,比上年下降2.9%;第二產業增加值58.2億元,比上年下降1.7%;第三產業增加值120.6億元,比上年下降3.1%。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4.4:24.6:51.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178元(按戶籍年平均人口數計算),比上年下降2.0%。

  全區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24.2億元,比上年下降15.7%;區本級財政收入9.7億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稅收收入5.2億元,比上年下降5.4%。全年一般預算財政支出77.9億元,比上年增長2.6%。

  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0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種植業產值37.7億元;林業產值0.4億元;牧業產值67.5億元;漁業產值1.2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億元。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5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2.9億元;林業增加值0.2億元;牧業增加值33.9億元;漁業增加值0.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

  (三)耕地現狀情況

  九臺區第三次國土調查總面積337151.92公頃,全區耕地總面積237961.00公頃(356.94萬畝),規劃區內耕地面積219991.43公頃(329.99萬畝)。

  規劃區內旱地295.12萬畝,占規劃區耕地面積的89.43%;水田33.28萬畝,占規劃區耕地面積的10.09%;水澆地1.59萬畝,占規劃區耕地面積的0.48%。

  規劃區內耕地坡度級別分為5級。在耕地中坡度小于等于2°的面積185.27萬畝,占規劃區總耕地面積的56.14%;坡度在2°-6°的面積106.94萬畝,占規劃區總耕地面積的32.41%;坡度在6°-15°的面積37.16萬畝,占規劃區總耕地面積的11.26%;坡度在15°-25°的面積0.62萬畝,占規劃區總耕地面積的0.19%;坡度大于25°的面積僅有42.45畝。

  (四)土壤耕層情況

  九臺區土壤類型共分9個土類、14個亞類、18個土屬、50個土種。全區黑土類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總面積達210.65萬畝,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59.02%;草甸土次之,占25.67%;其它按面積依次有新積土占5.02%、水稻土占4.82%、暗棕壤占3.3%、白漿土占1.09%、風砂土占0.44%、泥炭土占0.43%、沼澤土占0.21%,其中4種為黑土地(耕地)土壤類型,包括黑土、白漿土、草甸土、水稻土。九臺區黑土地(耕地)面積339.70萬畝(包含長春空港開發區和高新北區),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95.17%。

  耕地土壤屬性主要指標:九臺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26.282g/kg;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326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51.61mg/kg;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30.11mg/kg;耕地土壤pH(酸堿度)平均值為6.02;土壤容重平均值為1.35g/cm3。總體講,今后農業生產中,為保護和提高耕地地力、防止酸化、提高耕地地力的同時保持土壤容重適中,按照“測土配方施肥”要求,可適量少施磷肥、鉀肥,進一步采取深整地(25cm以上)、秸稈還田、施有機肥、深整地等措施。

  (五)耕地質量情況

  九臺區2019年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面積285.79萬畝,耕地質量等級分為八個等級。一級地耕地質量最好,八級地耕地質量最差。九臺區耕地質量評價綜合指數為2.812。一、二級為高等級耕地,面積為146.45萬畝,占評價耕地總面積的51.24%,主要分布在西、北、中部鄉鎮街道的沿河兩岸、漫崗臺地,東、南部鄉鎮街道松花江沿岸、山(丘陵)間平地也有分布。這部分耕地主要為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新積土,地勢平緩,有效土層深厚,無障礙因素。三、四級為較高等級耕地,面積為98.05萬畝,占評價耕地總面積的34.31%,分布與一、二級耕地相同。這部分耕地主要為黑土、草甸土、暗棕壤、風沙土,地勢較平緩,有效土層中等以上厚度,無明顯障礙因素。五、六級為中等級耕地,面積為37.22萬畝,占評價耕地總面積的13.02%,主要分布在東、南部鄉鎮街道。這部分耕地主要為黑土、暗棕壤、泥炭土、沼澤土、白漿土、風沙土,地勢坡度較大或低洼,有效土層較薄或易澇,有障礙因素。七、八級為低等級耕地,面積為4.07萬畝,占評價耕地總面積的1.43%,主要分布在東、南部鄉鎮街道。這部分耕地主要為暗棕壤、白漿土,地勢坡度較大,有效土層薄,有明顯障礙因素。

  三、發展現狀

  (一)黑土地保護法制政策逐步健全

  為堅決落實黑土地保護要求,吉林省頒布實施了全國第一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同時出臺了《關于落實<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實施意見》、《吉林省“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為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據。

  九臺區為保障黑土地保護工作有章、有序進行,出臺了多項黑土地保護相關文件,成立了黑土地保護利用的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確定了九臺區黑土地保護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明確了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務,提出了符合九臺區實際情況的保護模式和管理機制,指導全區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

  (二)黑土地保護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農田防護、土壤環境保護和農田水利、小流域治理等為主要內容,以重點工程為支撐,穩步推進黑土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九臺區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37個,已完成126.1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占九臺區耕地總量的35.34%。為深入推進黑土地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探索黑土地保護模式初步形成

  九臺區引進新機械、新模式,促進技術過渡。2021年九臺區規劃黑土地保護建設6.25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試點,以測土配方施肥、移土培肥、改良耕地、提升質量、保護生態為主要內容的黑土地保護利用措施,形成了以秸稈覆蓋還田模式和“有機肥+深翻”模式,兩種適合九臺區不同耕地條件的耕作模式,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與黑土地保護模式的初步形成。

  (四)黑土地質量逐步恢復

  把黑土地保護同綠色農業發展有機結合,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廣有機肥綜合利用和秸稈還田,實施清潔土壤行動計劃,打好黑土地保衛戰,集中整治耕地面源污染,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負增長。黑土地質量下降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質量等級逐步提升,有機質含量逐年恢復。

  四、面臨挑戰

  (一)農作物秸稈還田率低

  九臺區農民大多延續傳統的耕作方式,由于多年重用輕養,使農民把作物收成后的殘留物,如玉米的秸稈(甚至根茬)從地里收走作為薪柴燒掉,失去了秸稈還田保護營養土質的作用;近年來秸稈打包離田,加速了耕地的表土流失。并且由于土地分散經營,并且農民對土地只求產出,有機肥施用量大大減少,這些都導致了土壤有機質的收、支失衡。

  (二)耕地灌溉能力不足及養分供給能力下降

  規劃區內旱地總面積295.12萬畝,占規劃區耕地總面積的89.43%。規劃區內89%的旱地沒有水灌條件,春季干旱時,只有少部分旱地能用人工拉水灌,達到催芽坐水種的效果。旱地中玉米種植面積約占68.3%,玉米種植面積大,多年連作,地里施用農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現代大型機械耕作不夠,土壤肥力貧瘠、板結、犁底層升高,耕作層較淺,土壤變硬,耕作層土壤自我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土壤墑情差,土壤里農作物所需養分供給能力下降。

  (三)有效土層變薄、有機質含量下降

  近年來由于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絕大多數農民都使用小型拖拉機翻耕農田,由于小型農機具田間作業次數的增加對土壤壓實作用明顯增大,土壤有效土層變薄。頻繁翻動使土壤孔隙增加,有機質分解速度加快,這樣會顯著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破壞土壤結構,由于沒有一套科學耕作和管理措施,黑土構型被破壞,旱澇災害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

  (四)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田基礎設施不足

  大規模農業開墾使農、田、林、草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降低,雖然已經禁止開荒,但是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仍面臨嚴峻形勢。農田機耕路和農田水利建筑物的缺乏,使耕地不能適應大中型農業機械作業的需要。

  五、發展機遇

  (一)宏觀政策是黑土地保護的強勁動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工作。中央一號文件連續7年明確提出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開展黑土地保護試點,推廣黑土地保護綜合治理模式,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為了加快黑土地保護先后推出多項法律法規及政府文件。為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為筑牢中國糧倉、端穩中國飯碗,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提供堅實保障。

  (二)扎實的工作基礎是實施黑土地保護的保證

  2011年以來,九臺區實施多項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項目,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經驗和管理辦法。同時通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把保護黑土地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總結探索了一整套黑土地保護工作制度和技術模式,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黑土耕地保護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完善的制度是黑土地保護的堅強保障

  九臺區在黑土地保護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辦法。項目申報實行嚴格的專家評審制、公示制;項目實施全面推行公開競爭招標,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強化工程監理;資金管理嚴格,確保資金規范使用、專款專用。通過推進項目管理“三權分離”改革,對項目管理的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環節管理權的適度有機分離,構建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到位的管理體系。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保障糧食產能、恢復耕地地力,促進黑土耕地資源持續利用為核心,以治理黑土耕地“薄、瘦、硬”問題為導向,以提質增肥為主攻方向,以防治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侵蝕溝、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培育肥沃耕作層、加強黑土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為重點,以優化耕作制度為基礎,堅持統籌工程、農藝措施綜合治理,堅持分類施策、分區治理,堅持統籌政策、協同治理,健全體制機制,嚴格督查考核,集中連片、統籌推進,形成黑土地在利用中保護、以保護促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實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九臺區委、區政府主體責任,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依法依規統籌安排相關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黑土地保護利用。

  ——堅持用養結合,科學利用。正確處理黑土地保護和發展農業的關系,堅持科學利用,用養結合,保護與利用并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推廣綜合性保護技術,實現黑土地科學保護與農業高質量發展雙贏。

  ——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統籌把握耕地地類,針對水熱條件、地形地貌、耕作模式等特點,以黑土地保護為平臺,突出綜合治理,分區實施黑土地保護技術措施。

  ——堅持多點示范,整體保護。選擇不同區域建設黑土地保護示范區,開展多點示范試點,有序推進由局部治理擴大到連片治理,由示范試點黑土保護區建設拓展到全區黑土地保護,實現黑土地質量整體提升。

  ——堅持農民參與、合力推進。強化黑土地保護政策宣傳,充分調動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積極引導各類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在全區范圍內形成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合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邁上新臺階。

  三、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

  (一)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二)規劃范圍

  九臺區下轄的九臺街道、九郊街道、營城街道、卡倫湖街道、東湖街道、土們嶺街道、波泥河街道、葦子溝街道、興隆街道、紀家街道、沐石河街道、城子街街道、龍嘉街道13個街道辦事處,上河灣、其塔木2個鎮,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2個民族鄉,共17個鄉鎮街。283個行政村。

  四、目標任務

  到“十四五”末期,黑土地保護技術體系、推廣體系、組織體系、工作體系日趨完善。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保護利用長效機制初步構建,全區黑土地數量不減少、質量穩步提高、生態條件逐步改善。重點任務指標:到2025年,典型黑土區保護面積127萬畝;典型黑土區實施秸稈還田面積510萬畝次;典型黑土區實施深翻+增施有機肥面積127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面積171.14萬畝。耕地質量指標:到2025年,典型黑土保護治理區耕地質量比“十三五”初期提升0.5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lg/kg。力爭旱地耕作層平均厚度達到30厘米,水田耕作層平均厚度達到20厘米。

  表2-1 九臺區黑土地保護主要指標表

  類別        指標名稱        單位        數量        指標性質

  重點任務指標        典型黑土區保護面積        萬畝        127        預期性

  典型黑土區實施秸稈還田面積        萬畝次        510        約束性

  典型黑土區實施深翻+增施有機肥面積        萬畝        127        約束性

  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面積        萬畝        171.14        預期性

  耕地質量指標        典型黑土保護治理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        g/kg        1        約束性

  典型黑土保護治理區旱地耕作層平均厚度        厘米        30        約束性

  典型黑土保護治理區水田耕作層平均厚度        厘米        ≥20        約束性

  耕地質量等級與“十三五”初期相比提升        等級        0.5        預期性

  健全黑土地保護科技體系

  全面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借鑒、學習黑土地保護利用關鍵技術,應用工程與生物、農藝與農機等先進技術,創新黑土地保護模式,形成具有九臺區特色的黑土地保護科技體系,為全區黑土地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一、加強黑土地實驗室建設

  加快九臺區現有的國家級黑土地保護重點實驗室擴建、完善步伐,不斷增強黑土地質量檢測能力,提升實驗室的檢測精度和范圍。加大對檢測人員防護保障,落實檢測人員有毒有害津貼。

  二、加強黑土地保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培育黑土地保護后備人才,依托涉農科研機構和高校平臺,積極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著力引進培養一批滿足農業發展需要的黑土地保護研究人才,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參評國家級、省級人才項目;并對參與對九臺區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及九臺區人民政府特殊津貼評選的人員予以重點傾斜。加大對黑土地保護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主動對接,積極兌現省市相關人才政策。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助力人才隊伍的成長和發展。

  三、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大力支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九臺區相關企業開展科研合作,突出抓好黑土地保護領域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著力破解農作物優質高效生產、土壤保育、保護性耕作與耕地質量提升等相關技術瓶頸和問題,探索符合九臺區區域特點的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不斷提升黑土地保護的科技保障能力。

  四、加強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加強九臺區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落實技術推廣人員現有職稱和相關政策,對于黑土地保護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激發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指導與監管,提升服務效能。鼓勵農技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教學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聯合開展黑土地保護和技術推廣,加快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和新型農機裝備應用,提升黑土地保護工作成效。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夯實基礎、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護、農田電網等農田綜合設施建設。

  一、完善農田灌排體系

  針對浸澇導致的土壤黏重問題,按照區域化治理,灌溉與排水并重,潰、澇綜合治理的要求,以提高灌區輸水、配水效率和排灌保證率為目標,對灌區范圍內的農渠、毛渠、排水溝、渠系建筑物等進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強化排水工程建設。加強水利工程與田間工程的有效銜接配套,完善田間排灌渠系,形成順暢高效的灌排體系。

  二、加強田塊整治

  推進旱地條田化、水田格田化建設,合理劃分和適度歸并田塊,確定田塊的適宜耕作長度與寬度。因地制宜平整土地,合理調整田塊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層厚度。

  三、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

  在低山丘陵區推行“二改一修”建設。對坡耕地實施“二改”,對6度以下漫川漫崗耕地推行保土耕作和等高改壟,種植地埂生物籬帶;對坡度6度以上區域,修筑等高“U”型溝,種植灌木防沖帶,對有條件的修筑梯田。對溝毀耕地實施“一修”,修筑滲井、秸稈填埋溝道、上層覆土,恢復墾殖。

  四、開展田間道路建設

  為推進宜機化作業,優化耕作制度,保障黑土地保護農藝措施落地落實,按照農機作業和運輸需要,優化機耕路、生產路布局,推進路網密度、路面寬度、硬化程度、附屬設施等規范化建設,使耕作田塊農機通達率在平原地區達到100%、低山丘陵地區達到90%以上。

  五、推進農田防護林建設

  在不違規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深入實施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工程,依法清收被占用的防護林帶用地,逐步恢復、新建缺失農田防護林帶;修復改造林相殘破、枯死、病蟲、人為破壞等防護功能低下的退化防護林帶;對生理成熟農田防護林帶進行采伐更新,調整優化防護林網結構,形成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

  六、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

  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工程。優化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采取保土耕作、退耕還林、溝道防治等綜合治理措施,構建綜合治理體系。優化水土資源配置,改善黑土區農田生態環境,提高黑土區耕地生產能力。低山丘陵區防治土壤水蝕,建設截水、排水、引水等設施,攔蓄和疏導地表徑流,防止客水進農田。采用改順坡壟為橫坡壟,改長壟為短壟,等高種植;打地埂、修筑植物護坎、較長坡面種植防沖帶;推行改自然漫流為筑溝導流,固定生態植被等,預防控制水蝕。

  七、治理侵蝕溝,修復和保護耕地

  根據東部低山丘陵區的溝道侵蝕特點,合理布設水土保持措施體系,按照小流域為單元治理的思路,采取截、蓄、導、排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形成綜合治理體系。小型侵蝕溝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溝道整形、暗管鋪設、秸稈填溝、表層覆土等綜合治理措施,將地表匯水導入暗管排水,侵蝕溝修復為耕地。大中型侵蝕溝修建攔沙壩等控制骨干工程。同時修建溝頭防護、谷坊、塘壩等溝道防護設施,營造溝頭、溝岸防護林以及溝底防沖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溝道削坡、生態帶護坡等措施,構建完整的溝壑防護體系,以有效控制溝頭溯源侵蝕和溝岸擴張。

  強化肥沃耕層構建

  一、實施保護性耕作

  優化耕作制度,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同時,改春整地為秋整地,旱地采取在秋季收獲后實施秸稈機械粉碎翻壓或碎混還田,水田采取秋季收獲時直接秸稈粉碎翻埋還田,或春季泡田攪漿整地。各鄉鎮(街道)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創新完善和推廣適宜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利用高速秸稈粉碎機粉碎秸稈,通過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將秸稈與耕層土壤充分混合、施肥、起壟同步完成,然后重鎮壓,最后采用免耕播種機或壟上條播機進行機械播種。能夠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加深耕層,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

  二、實施有機肥還田

  秋季根據九臺區土壤基礎條件和降雨量特點,推行深松(深耕)整地,以漸進打破犁底層為原則,疏松深層土壤。利用大中型動力機械,結合秸稈粉碎還田、有機肥拋撒,開展深翻整地。在糞肥豐富的地區建設糞污貯存發酵堆漚設施,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堆漚有機肥并施用,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扶持專業化畜禽糞肥綜合利用機構按照市場機制積極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收運服務,實施畜禽糞便商品有機肥轉化,支持畜禽養殖經營主體積造畜禽糞肥還田,做好糞肥機械化施用機具補貼政策落實,支持糞肥還田機械化作業,提升糞肥施用機械化水平,增強農民施用有機肥積極性,推動糞肥還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三、推廣耕作層改良培肥技術

  (一)實施合理耕層構建

  根據九臺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生產條件和技術條件,運用“深翻+苗帶重鎮壓”“行間深松30cm”等合理耕層構建技術,形成“苗帶緊、行間松”的松緊交替耕層結構,充分發揮耕層肥力,有效解決農田犁底層“厚、硬”和耕作層“淺、實”的問題,促進農作物根系發育,提升耕層調節水、肥、氣、熱的功能。

  (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做好采集測試土壤樣本、田間試驗分析、提供施肥配方、指導科學施肥等基礎工作,鼓勵肥料生產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配方肥生產,指導農民施用配方肥料、緩控施肥等高效肥料和科學施肥技術,調節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有針對性地補充農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實現精量施肥、減肥增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因地制宜采取施用土壤改良劑、調整施肥品種等方式調節土壤pH值,消減低山丘陵區土壤酸性障礙因素,提高土壤肥力。到2025年,主要糧食作物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降低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肥料利用效率(預期性指標)達到40%以上。

  四、因地制宜實施耕地輪作

  在適宜地區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實施輪作耕作制,均衡土壤養分利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升耕地地力。探索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一主”:實行玉米與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優質食用大豆供給;“四輔”:實行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改變重迎茬,減輕土傳病蟲害,改善土壤物理和養分結構;實行籽粒玉米與飼用作物輪作,以養帶種、以種促養,滿足草食畜牧業發展需要;實行玉米與谷子、高粱、燕麥、紅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輪作,減少灌溉用水,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實行玉米與花生、向日葵等油料作物輪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給。

  五、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

  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黑土地保護和肥沃耕作層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揮杠桿作用,不斷提升黑土地保護和肥沃耕作層培育所需農機具保有量,提升作業能力水平,形成與肥沃耕作層培育相配套的農機支撐體系。應用好農機化智慧云平臺,提升農機作業質量監測能力。大力培育農機合作社等專業化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開展農機、植保、農技等社會化服務。支持和引導農機裝備實力較強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肥沃耕作層培育方面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有效解決農戶分散經營對肥沃耕作層培育的制約。

  六、農田生態環境保護

  (一)實施糞肥還田沃土行動

  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指導和服務,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大力推廣經濟適用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技術模式,積極開展畜禽糞肥就近就地還田消納利用。扶持專業化畜禽糞肥綜合利用機構按照市場機制,積極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收運服務,實施畜禽糞便的商品有機肥轉化,支持畜禽養殖經營主體積造畜禽糞肥還田,做好糞肥機械化施用農機具補貼政策落實,支持糞肥還田機械化作業,提升糞肥施用機械化水平,增強農民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推動糞肥還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二)實施農膜回收利用行動

  實施地膜新標準,推廣使用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落實地膜回收加工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享受用地、用電、用水、信貸、稅收等優惠政策,促進地膜回收加工利用。鼓勵地膜回收機具研發和技術集成,推動形成地膜機械化撿拾綜合解決路徑。農膜使用重點區域的鄉鎮(街道)要加強廢舊農膜回收綜合利用,建立廢舊農膜收儲運和加工利用體系,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實現農田生產地膜零增長。

  (三)實施源頭污染防控行動

  開展耕地周邊涉重金屬排放企業提標改造、排污口整治和以廢水廢渣等治理為主的污染源整治。應用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成果,實施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降低農產品重金屬超標風險。加大灌溉用水水質管控力度,確保農業灌溉用水水質安全。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分區、分類、分級”的原則開展治理,在九臺區科學有序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優化收運處置設施布局,構建村莊保潔長效機制,推動源頭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四)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動

  對全區耕地進行污染監測,設置常態化監測點,同步監測耕地土壤和農產品,及時掌握全區耕地環境質量的變化情況,對耕地實施動態管理。繼續落實耕地優化施肥、原位鈍化、退耕還林和種植結構調整等安全利用技術措施。

  提升耕地質量監測能力

  一、建立健全管理和監測機構

  加強農業農村部門黑土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建立健全耕地質量保護管理隊伍和監測調查隊伍。鄉鎮(街道)要明確管理職責,配齊配強工作力量。組建從上到下相互貫通的管理和監測隊伍。

  二、設立長期定位監測網

  增加耕地質量遙感監測和長期定位監測點,突出對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土壤監測,統籌布設耕地質量監測網點,耕地每10萬畝布設一個監測點,動態掌握耕地質量變化趨勢。保持監測點長期穩定性,逐步完善配套相關設施和監測功能,加強土壤墑情自動監測等自動化監測設備配套。開展土壤、農產品協同監測。

  三、加強質量調查評價

  建立耕地質量評價機制,每1萬畝耕地設立一個耕地質量調查評價點,每5年開展一次全面調查,跟蹤黑土地數量、質量狀況,更新數據庫信息,推動黑土地分類保護。定期開展耕地質量調查評價,每5年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的黑土地耕地質量評價結果。依托黑土地保護監管平臺,構建黑土地保護大數據監管系統,實現對耕地質量的動態監測與精準評估,科學評價耕地質量等級變化,定期發布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黑土地保護與耕地質量提升的對策和建議。

  四、開展實施效果評價

  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效果評價。在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驗收評價中,對道路通達率、灌排能力、農田林網化程度等進行評價,對影響耕地質量的土壤有機質、耕作層厚度等指標進行監測。及時開展項目效果評價,確保黑土地保護建設在保護黑土地、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上發揮作用。完善黑土耕地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和評價技術,開展任務完成時的數量和質量評價,監測工程實施效果。

  一、推進機制和政策創新

  深化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加快培育各類規模化現代化經營主體,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民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

  一、強化黑土地保護要素保障

  (一)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統籌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小流域綜合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還田、深松整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保護性耕作、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示范等項目。

  (二)加大有機肥還田政策支持

  對有機肥田間貯存和堆漚用地按設施農業用地管理,鼓勵企業發展種養循環農業,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還田利用。完善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推進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

  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財政支持,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探索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落實土地出讓金支持鄉村振興有關政策,研究探索補充耕地指標調劑資金支持黑土地保護。按規定統籌水土保持、大中型灌區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秸稈還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保護性耕作等相關項目資金向黑土地保護傾斜。

  二、創新黑土地保護經營機制

  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原則,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公司+農戶”等方式,對黑土地實施規模經營和保護;引導農民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擴大保護性耕作面積,對黑土地實施統一保護;引導家庭農場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耕地規模化經營和整體性保護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組織引導小農戶將農業生產中耕、種、防、收等環節服務托管,解決小農戶規模化生產難題。探索開展整組、整村或更大區域耕地集中連片,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

  三、構建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

  加快完善黑土地保護相關標準、技術規范和管理辦法,按照黑土地分布和質量等級情況,建立黑土地分類保護制度。加快建立政府主導、承包者與經營者實施、公眾參與的保護利用機制,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機制。強化多元主體協同,明確政府、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各自的責任,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合力保護黑土地的長效機制。

  第八章 構建分區施策保護格局

  為了提升黑土地保護農田系統的可持續性、提升黑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提升黑土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提升黑土地生產能力的可持續性。根據九臺區地形地貌,結合全區黑土地保護利用現狀,將全區耕地劃分為西部沖積平原區和東部低山丘陵區2個區域,因地制宜,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黑土地保護建設。

  一、西部沖積平原區提質增肥

  (一)區域范圍

  九臺區西北部、西部、中部為沖積平原二級階地(臺地),區域內土地平整,以灰棕壤和黑土為主,耕地土壤理化性狀相對較好,主要包括東湖街道、卡倫街道、紀家街道,龍嘉街道,九郊街道、興隆街道、葦子溝街道等。

  (二)黑土地保護重點措施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及灌溉泵站的新建與改造;因地制宜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灌溉和噴微灌等節水措施,提高農業灌溉保證率;修整新建排水網絡上的配套建筑物,提高排水效率;實施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河道岸坡防護及溝道治理的建設;農田道路主要干道硬質化,形成路網等工程。

  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糧食主產區重點推廣玉米秸稈全量還田保育技術模式和玉米秸稈條帶保護性耕作兩種技術模式。以秸稈歸行覆蓋、寬窄行交替休閑種植、免耕播種為主推技術,以秸稈粉碎翻壓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為主推技術,集成其他田間管理技術,為典型黑土區提質增肥。

  推廣水稻稻草全量粉碎翻壓還田技術模式。在飲馬河流域、松花江流域等,灌溉條件充足的水稻種植區,以水稻稻草全量粉碎還田為主推技術,集成其它田間管理技術,探索實施稻草全量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推廣玉米秸稈全量深混還田技術模式。在黑土層厚度30cm以上地塊,以玉米秸稈全量深混還田為主推技術,集成其它田間管理技術,減少農機作業次數和化肥投入,提升耕層有機質含量。

  推廣米豆輪作黑土地保護培肥技術模式。以秸稈翻壓還田、玉米大豆輪作、秸稈條帶還田保護性耕作為主推技術,集成其他田間管理技術,實現固氮肥田、用養結合。

  6.加強防護林網建設。在主干道兩側林網主要栽植大規格良種柳樹,美觀的同時涵養水分,保護農田小氣候,在農田兩側及風蝕區域林網主要栽植楊樹,成材期較短、高度高,快速有效解決風蝕問題。

  二、東部低山丘陵區固土保肥

  (一)區域范圍

  九臺區山嶺多分布在東南、東部和東北部,區域內坡耕地較多,以黑土、草甸土和沖積土為主,部分耕地存在障礙因素,主要包括波泥河街道、土門嶺街道、沐石河街道、城子街街道、上河灣鎮、其塔木鎮、胡家回族鄉和莽卡滿族鄉等。

  (二)黑土地保護重點措施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排水系統,修整新建排水網絡上的配套建筑物,提高排水效率;農田道路主要干道硬質化,根據所處地形地貌,優化道路結構形式,保證機耕路的實用性和耐久性;坡耕地加強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包括農田防護林工程、岸坡防護工程、坡面防護工程和溝道治理工程等。

  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糧食主產區重點推廣玉米秸稈全量還田保育技術模式和玉米秸稈條帶保護性耕作兩種技術模式。以秸稈歸行覆蓋、寬窄行交替休閑種植、免耕播種為主推技術,以秸稈粉碎翻壓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為主推技術,因地制宜推廣玉米秸稈覆蓋壟作種植、玉米秸稈高留茬壟側栽培種植模式,集成其它田間管理技術。

  推廣坡耕地保土提質綜合技術模式。重點在低山丘陵和漫川漫崗黑土區5度以下的坡耕地,以等高種植為主推技術,集成其它田間管理技術,著力解決坡耕地水土流失問題,構建肥沃耕地。

  推廣玉米秸稈堆漚培肥技術模式。在畜禽養殖區周邊、有機肥資源豐富的地區,以玉米秸稈堆漚還田為主推技術,集成其它田間管理技術,著力解決畜禽糞污染,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增加侵蝕溝的治理。結合地形地貌,以護坡擋墻修整、生態修復為主,以減少水土流失和保護耕地。

  三、黑土地保護任務

  九臺區規劃期內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面積總計45萬畝。項目庫見附表1

  表8-1 九臺區黑土地保護工程措施規劃面積(2021-2025年) 萬畝

  年度        鄉鎮        面積        小計

  合計        45        45

  2021年        城子街街道        7.25        16.1

  沐石河街道        5.65

  其塔木鎮        3.2

  2022年        城子街街道        6.25        20.25

  上河灣鎮        14

  2023年        沐石河街道        2.65        2.65

  2024年        葦子溝街道        3        3

  2025年        土們嶺街道        3        3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為了扎實推進黑土地保護,必須加強九臺區政府對黑土地保護工作的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各部門協同開展保護工作。鄉鎮(街道)也要有黑土地保護明確的領導和工作機制,承擔具體相關項目實施工作,充分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保護利用黑土地積極性,促進用地養地。通過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黑土地保護的各項目標和措施落到實處,為規劃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更好地發揮黑土地保護利用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資金保障

  九臺區政府安排必要的黑土地保護工作經費,按規定統籌整合黑土地保護相關項目資金,提升耕地占用稅征管水平,用好用足土地出讓收入支持鄉村振興有關政策。按照規劃布局和部署,在安排有關黑土地保護相關資金時,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優化結構,穩定規模,保證黑土地保護的資金需求。九臺區本級財政將調整支出結構,根據上級相關要求,把本級安排的黑土地保護配套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優先安排,足額到位。按照“規劃標準統一、資金渠道不變、相互協調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積極推進整合、共同完成目標”的原則,加強不同渠道資金的有機整合,連片治理,整體推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多元化籌資機制,不斷拓寬黑土地保護資金投入渠道,形成建設合力。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和農民投入到黑土地保護中,完善產業化和規模化開發、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推廣等領域,提升黑土地保護的效益。

  三、制度保障

  規范嚴格、切實可行的制度是保證黑土地保護順利推進的關鍵。一是選好選準項目。要本著農民自愿的基本原則,對黑土地保護的項目進行認真評估、篩選、論證,綜合考慮資源條件、生產基礎、市場環境及資金、技術和鄉鎮(街道)政府積極性、組織實施項目的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堅持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大力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突出示范帶動,實現優中選優。二是強化規劃設計工作。切實提高項目規劃設計水平,針對農田現狀,進行水土田林路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對照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做到“缺什么、建什么”,確保規劃設計質量。三是規范項目管理。切實規范項目建設與管理,積極推行公開競爭立項制、土建工程和物資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和項目竣工驗收制等。四是嚴格資金管理。嚴格項目投資計劃,建設單位實行項目資金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類項目資金真正用到黑土地保護上。

  四、管理保障

  強化管理是黑土地保護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和相關措施落實到位的重要保證。一是要加強規劃管理,在按照規劃推進黑土地保護的過程中要強化對具體項目的規劃、設計的管理,確保規劃設計合理,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作用。二是要加強對黑土地保護項目的管理,全面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項目公示制、財政報賬制等各項制度。三是要完善項目建后管護機制,按照“建管結合、建管并重”的要求,落實農田管護主體和責任,落實管護資金,健全管護制度。引導和激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等參與農田設施的日常管護。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落實維修養護經費,將農田相關設施的日常管理與農村環境綜合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相關考評機制,為加強建后管護提供保障。將黑土地保護情況納入相關信息管理系統,實施信息化管理。加強對項目工程管護工作的督查、指導和監測評價,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探索管護模式,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四是加大考核力度。將黑土地保護作為全區農業農村工作和對鄉鎮(街道)的重要考核內容,建立績效考評制度,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并實行必要的激勵機制。

  五、宣傳培訓

  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宣傳和科普力度,積極通過多種媒體、多渠道宣傳農業綠色發展、黑土地可持續保護利用的重大意義。著力培養耕地質量保護、水土保持、農業工程建設、農機作業等方面人才,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政策及綜合技術培訓推廣力度,通過媒體宣傳黑土地保護措施成效,推介典型案例,在重點示范區的醒目位置設置示范標牌,注明示范區實施主體、技術模式、技術指導專家和地塊四至等信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及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黑土地保護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社會關心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良好氛圍。

  附表:

  附表1 九臺區黑土地保護建設工程項目庫(2021-2025年) 萬畝

  年份        鄉級行政區        規劃面積        村級行政區        規劃面積

  2021年        城子街街道        7.25        陳家村        0.49

  大溝村        0.48

  古洞村        0.31

  郭家村        0.51

  候石村        0.85

  青山村        0.38

  清泉村        1.06

  石場村        0.73

  條子溝村        0.46

  銅匠溝村        0.38

  西甸子村        0.41

  樣子邊村        0.51

  朱家村        0.68

  沐石河街道        5.65        八家子村        1.17

  橫道村        1.02

  樺樹村        0.71

  康家村        1.05

  碾子溝村        0.31

  太和村        0.96

  張家村        0.43

  其塔木鎮

  

  

  3.2        成家村        0.8

  馮家村        1

  紀家村        0.88

  馬場村        0.28

  雙成村        0.24

  2022年        城子街街道        6.25        百合村        0.21

  柴福村        0.66

  城東村        0.3

  城子街村        0.33

  大貝村        0.36

  柳溪村        0.36

  六臺村        0.33

  七臺村        0.56

  雙川村        0.44

  王家嶺村        1.1

  義和村        0.49

  長嶺村        1.09

  上河灣鎮        14        大窩堡村        1.22

  福林村        0.53

  紅朵村        0.62

  樺林村        0.83

  黃花村        0.73

  焦家村        0.74

  南甸子村        0.61

  三道村        0.87

  三臺村        1.09

  上河灣村        0.33

  石羊村        0.54

  雙頂村        0.65

  雙合村        1.06

  五臺村        0.75

  西溝村        0.37

  于家村        0.96

  玉豐村        0.43

  育林村        0.94

  2023年        沐石河街道        2.65        八棵樹村        0.65

  曹家村        1

  椴樹村        1

  2024年        葦子溝街道        3        二道林子村        1.06

  官地村        0.88

  靠山村        1.06

  2025年        土們嶺街道        3        半拉山村        0.17

  大屯村        0.27

  丁家村        0.65

  二道溝村        0.24

  荒山村        0.13

  羅群村        0.37

  馬鞍山村        0.07

  南林子村        0.32

  南葦村        0.13

  山咀村        0.17

  石龍村        0.2

  小二道溝村        0.05

  尤家村        0.23

  合計        45        ——        45

  附圖:

  

  

  抄送:區委各部門,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政協辦公室,區紀委監委,

  區法院,區檢察院,各人民團體,民主黨派。

  長春市九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4月11日印發

相關政策解讀: 關于《長春市九臺區黑土地保護規劃(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編 輯 : 趙巖婷